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艺 镇╋ (http://zyzsky.com/bbs/index.asp) -- ┣◇玩转系统 (http://zyzsky.com/bbs/list.asp?boardid=28) ---- 超强!网友自制水冷系统评测(上) (http://zyzsky.com/bbs/dispbbs.asp?boardid=28&id=1876)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09/6/15 20:49:17 -- 超强!网友自制水冷系统评测(上) 烈日炎炎的夏日,发热量巨大的CPU,我们怎么能够容忍我们的爱机受到如此酷暑的煎熬呢?没关系,没有什么能难住聪明的DIYer,我们的一位网友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自制了一套水冷散热系统,让自己的爱机清爽地度过了炎热的夏天。现在本站有幸拿到这套系统进行评测,还要感谢这位网友的支持。 其实自制水冷系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了。不过当时的水冷系统都是利用铜质空调管盘绕在CPU散热器的鳍片周围制成的。当时CPU的发热量远不如现在的CPU发热量大,所以当时的CPU散热片的鳍片间距要比现在的大得多。这才使空调管的盘绕成为可能。可是这样的散热效果并不好。这样在空调管和散热片之间又多了一个接触面,势必影响散热效果,并且空调管的曲面和散热器的平面接触,接触面积也是很小的,这都会影响散热的效果。但是由于使用循环水作为介质来散热,并且当时的CPU发热量不是很大,所以这种水冷系统的效果还是要优于风冷系统。 我们知道,水是自然界中比热最大的物质之一,也就是说单位质量的水,使他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要比其他物质大得多。可是以前的水冷系统中的水并没有和散热器直接接触,还是通过铜管的表面散热,不能完全发挥水的散热优势。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套网友自制的水冷系统则充分利用了水的特性,使水和散热片完全充分的接触。下面请大家看详细介绍。 这套水冷系统的主散热器的原料非常的简单,主体是一个最普通的杂牌铝制P4散热片,价格在20元左右。其他还有玻璃,玻璃胶。呵呵,这些材料是不是让您大跌眼镜了呢?这么简单的原料做出来的散热器值得这么大费笔墨得介绍吗?大家别急,听我慢慢说。虽然材料简单,但是制作过程却相当复杂。首先,这个散热片是老Socket423的型号的,先要用锯将他锯下一块,使他适合Socket478散热器的宽度,再用锉磨光滑。然后就是这套系统的精彩之处了。大家注意到如今的散热器的鳍片间距非常小,只有两毫米左右,已经不能盘绕空调管了,况且这种方法的效果又不好。那我们这位网友是怎么办的呢?他的思路是,直接用散热片作为水的循环载体,为了让水与散热片充分接触,要让水在散热片中呈S型流动。为了让这个设想实现,这位网友可没少费功夫。首先,他在散热片两侧垂直鳍片方向各打一个孔,并且一高一低。这样是为了利用鳍片间隙作为循环水路,并且利用两个孔的高度差实现对流,更加有利于散热。这样一来,难题又来了,如何实现S型的水路呢?看来只能用粗暴的方法了,电钻又要上阵了,将两侧相应的散热鳍片钻出缺口,请看下面的示意图。最后再用裁好了的玻璃片,在每片鳍片的边缘涂上玻璃胶,将散热片的两侧和顶部密封,这样,散热片的主体就完工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阿,在钻两侧的凹陷时,由于钻头高速转动,晃动非常利害,钻坏了3个钻,并且非常危险,可以说这位网友是冒着受伤的危险,完成这套系统,真是智勇双全。 大家看到鳍片上的凹槽了吧,弄它可很不容易啊 这就是S型水路的示意图 主散热系统说完了,现在来说说循环系统。聪明细心的网友为这套水冷系统准备了两套循环方案,内循环和外循环。最后他采用了外循环,因为实现起来比较简单。而内循环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原理模型。外循环非常容易,就是用软管分别连接出水口和入水口,在入水口管口接一个水族箱中常用的小泵。这位网友采用的是一个扬程半米的泵所以还要注意水容器的散热器之间的落差不能太多,否则会水压不够的。外循环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有专门的容器装水,水的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这样由于水的比热很大,所以升温非常缓慢,并且如果采用敞口容器的话,水的自然蒸发也会带走很大一部分热量,对散热的效果很明显。而这位网友提供的那循环模型就显得不那么成熟了。模型由很多环形回路组成,可以安装在机箱风扇的位置,用风扇来辅助散热。不过这样的散热效果就不尽人意了,如果在回路上加上密集的鳍片,可能会有改善。 这就是水的循环动力,微型水泵^_^ 这就是外循环的原理模型,已经固定在了机箱风扇的支架上 关于这套水冷系统的设计和外观就介绍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网友还是非常用心的。对于这套系统的性能如何,这里先留个悬念,请您关注我们下期的性能评测。 <!---bigcn.net working room technique supported--->http://www.veryol.com/labs/hard/overclock/2004-09-02-11681.htm |